1 2 3

IC乐购

现货查询

  面对多数国家的反对,欧委会在接下来同中国就“案”的谈判中将会显得底气不足,形势开始对中方有利

  5月24日的布鲁塞尔大街上,抗议者们扛着特质的白色木棺,路过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大楼,最终在欧盟委员会总部大楼前停下,在写着“悼念即将逝去的20万个就业”、“不要征收惩罚性关税”等标语旁演奏哀乐。

  这场由代表着欧洲580多家企业的行业协会——欧洲平价联盟举办的特殊“葬礼”,是为了“悼念”因欧盟委员会可能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失去的欧洲就业岗位。

  北京时间6月4日晚,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华产品“双反”初裁结果:决定将从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组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期间双方未能达成新的和解协议,自2013年8月6日起,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这一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受到中国企业和政府的强烈反对,在欧盟成员国和当地业界,这一欧盟史上规模最大的“双反案”也显得“众叛亲离”。 “无利不起早。对欧盟来说,选择行业进行贸易救济可以‘一石二鸟’,既对中欧贸易不产生过分强烈的影响,又可以抓住中国产业的‘软肋’。”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

  中欧贸易只占中欧贸易5%的份额,但行业作为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却严重依赖欧盟市场。2011年,欧盟市场占中国企业整体出口份额的56.94%。欧盟将“双反”作为一张“底牌”,迫使中国在大飞机、豪华汽车等进口关税上做出让步。

  早在2012年8月底,欧盟“双反”即将立案前一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收获了中国价值35亿美元的50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订货合同。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逐渐减少发电补贴,中国装备制造业则在崛起,令欧盟感觉到自身产业崩盘的危机。

  欧盟对苦心孤诣的“自救”之举,欧洲内部却并不买账。

  5月24日,欧盟委员会针对是否对中国产品征收平均47%的临时反倾销税举行了投票,结果共有18国反对,4国支持,5国弃权。

  根据欧盟相关法规,投票结果对欧委会初裁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到了6个月后的终裁,欧委会必须得到多数成员国的支持,才能决定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国旗帜鲜明表态反对,对欧盟多个成员国政府的态度起到了显著影响。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5月26日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欧盟对有关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无济于事,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德国将竭尽全力以阻止欧盟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欧委会的决定在欧盟业界也不得人心,尤其是处在欧洲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据统计,欧洲生产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仅为8000个,而生产设备制造、设备安装、售后服务、发电、设计研发等产业下游的企业则吸纳数十万的就业人口。

  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所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中国很多企业都从欧洲进口原材料、部件、制造设备,该案将减少欧洲的“附加值”。如果欧盟对中国产品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将在3年内失去17.55万个就业机会,损失184亿欧元的“附加值”;如果惩罚性关税达到60%,3年内将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的“附加值”。

  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SAG Solarstrom AG (SAG)的首席执行官卡尔·库尔曼、芬兰的大型可再生能源供应商GreenEnergy的首席执行官米科·霍莫、爱尔兰的产品供应商Ecologics的运营经理西蒙·惠兰等业界人士都对欧委会“双反”措施表示反对。

  “虽然无法改变欧委会初裁的决定,但此前看似不利的中方地位将有所改变。”熟悉欧盟规则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对于力推此案的欧委会也将是一个沉重打击,并削弱欧委会在此后与中方就‘案’谈判过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