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IC乐购

现货查询

 

    半个足球场大的生产车间,笼罩在巨大的透明玻璃罩里,目光所及处,四下没有一个工人。


    暗黄色的灯光下,一块块薄如蝉翼的玻璃基板从生产线上推送出来。它们只有0.5毫米厚,却比平铺开的两扇防盗门还宽。在数十台足有成人手臂几倍粗的机器手臂里,一张张看似娇嫩的基板被精准地抓取、旋转、滑动……


  这个科幻感十足的生产场面,就发生在京东方。


  目前,全球每10部液晶屏智能手机,有2块屏幕出自京东方。每10部液晶屏平板电脑,有3块使用京东方屏幕。


  十几年前,中国在液晶显示屏自主制造上还保持着尴尬的零纪录。而现在,京东方已经创下同行业盈利能力全球第一的佳绩。


  昔日后进成了“专利大户”


  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京东方的新产品展示厅,全球首款110英寸ADSDS超高清显示屏、既能展示物品又能当触摸屏使用的透明屏、戴眼镜和摘下眼镜会显示不同画面的防盗屏等琳琅满目。


  产品背后有大量的知识产权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4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十强”榜单上,京东方赫然在列;而2014年的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榜,京东方同样位居第一。


  把时间推回到12年前的春天,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仍然能清晰回忆起内心的刺痛感。


  2003年2月12日,京东方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HYDIS液晶面板业务。300多名工程师前往韩国学习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这条线的技术学会了也没用,新技术还是比不过我们”。一位外国同行这样说。


  这句冰冷的断言警醒了京东方人:如果不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就永远只能做业界的跟随者。


  2005年,京东方自主建设的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在亦庄投产,中国实现液晶显示自主制造“零”的突破。眼看着此前被日韩等垄断技术的液晶显示屏价格应声下跌,京东方人并无喜色。


  更高的目标早就存于胸臆,一场没有尽头的苦练随即开始。


  入职满3年的研发工程师,一年至少须完成两件专利成果。为了保持最快的创新速度和强劲的创新动力,京东方甚至在传统技术体系之外,建起了技术研发的“红蓝军团”。


    简单说来,当客户提出需求时,红军和蓝军两路人马会展开研发竞赛。当一个团队提出解决方案,另一个团队马上就对其展开研讨、优化,努力成为颠覆者,双方“左右互搏”,带动前行。


   “如果做不到世界领先,还不如干脆不做。”十几年转瞬即过,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磨练中,昔日后进者已经正式跻身全球面板显示“第一集团”。


  截至2014年,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30000件,成为全球面板显示同行中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


  宁亏10亿元也不能亏了研发


  埋头研发、苦练内功,并不是一道毫无干扰、顺风顺水的航程。


  2010年,京东方亏损20亿元。这已是京东方连续多年亏损,“吸血鬼”“烧钱机器”“欺骗股民”等刺眼的指责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很多质疑集中在一点上: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成绩单”为何一直这么难看?


  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亏损几亿到十几亿元的那些年,京东方每年的研发投入也保持在几亿至十几亿元的高位。


  “把研发投入稍微收紧一点,不就能扭亏了吗?何必担骂名!”这样的建议,身边人没少往王东升和京东方的高层管理人员耳朵里灌。


  “亏啥也不能亏研发。”董事会多次讨论,京东方始终坚持这个“咬碎了牙往肚里吞”的决定。他们清楚地记得,当京东方走出国门,只为了获得一点点技术转让或授权时,要看尽多少不屑的脸色。


  京东方多年的投入开始丰收。从2011年起,公司结束多年亏损,驶入了连年盈利。2013年和2014年,京东方毛利率连续两年保持全球业内第一。


  打破“中国制造=低价”魔咒


  几个月前的日本,由全球著名电视台NHK举行的全日本超高清播放演示系统巡展上,一块近两米高、98英寸的巨型8K超高清显示屏,吸引了过往观众驻足。


  这块由京东方完成的“中国制造”大屏,在与日韩多家显示面板巨擘的激烈竞标中脱颖而出,骄傲地出现在日本——这个昔日液晶显示业界“老大哥”的地界上。


  在高端市场如鱼得水,京东方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把握,让不少国内同行望尘莫及。


  “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王东升提出了这样一条面板界的生存定律,并在此后被业界公认为“王氏定律”。在京东方内部,提出了比36个月的周期更严苛的要求:新品研发速度要比同行快1个月到2个月,新技术研发出来后要以最快速度产品化,提前2年到3年就要开始与客户联合研发……


  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推动下,2014年京东方发布的新品中,38%都是全球首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技术更新迅速的显示行业,全球首发就意味着“别人喝汤我吃肉”。


 随着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产品的频繁上市,在京东方,“中国制造=低价”的魔咒早已被打破。


    最近两个月,一台售价2万多元的高端电视,成了海外买手们的“心头好”。


  在京东方新品展厅里,这台新概念电视BOE Alta格外惹眼。时尚银色的流线式支架上,嵌入了“隐形”的音箱;55英寸的大屏幕,机身用上了航空航天领域才常用的铝镁合金,纤薄的机身从侧面看去仿佛一块精美的巧克力。


  在同尺寸产品中,BOE Alta两万多元的价位绝对算得上“贵族”。但刚一上市,就获得了艺术家、设计师等高端用户的青睐,并摘得了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2015iF产品设计金奖”。而此前,京东方推出的110英寸及98英寸8K超高清显示屏,也同样获得了雪片般的订单。“如今的消费市场,企业只有用技术、质量占领高端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说。


  一块屏的自我颠覆


  如果你以为“屏”只能用来“看”,那就错了。


  在灯泡旁连接一个小小的装置,点亮电灯,就能给放在客厅茶几上的手机充电——在这样酷炫的光子通信技术面前,无线充电都变成了老土; 一块创可贴大小、触感柔软舒适的传感器贴片,贴在胸前,就能实时监测人的运动、健康信息——有了这个技术,如今大热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都会显得累赘;


  一个开放式智慧平台,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比如在厨房抽油烟机上装一块屏幕,能随时查看菜谱。再如把更衣镜变成透明触摸屏,一边穿衣照镜一边查询最新的搭配风格……


  这些个性化场景,都已经不只是遥远的科幻想象。在京东方的事业部规划图上,2014年又多了一个新成员:智慧系统事业部。这些听起来神奇的智能显示、智能传感场景,都将在这个事业部手里变成现实。


  上世纪90年代从传统电子管生产厂转型现代液晶显示制造的京东方,正在酝酿一场新的转型——从传统显示器件制造商变身互联网服务商、智能制造商。


  昨天,记者走进位于亦庄的京东方5代线,原有部分生产线已经悄悄转型,一部部智能传感器已经在这里展开生产试验。


  从卖显示屏到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从苦练硬件“招式”到深修软硬融合和服务“内功”,京东方再一次走上了自我颠覆的发展之路。“未来,京东方利润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来自‘服务’,而不只是硬件。”王东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