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提前给了投资者一个交代。
2013年12月28日,面板厂商京东方合肥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条金属氧化物面板生产线,目前,全球只有夏普等少数厂商掌握相关技术。该条8.5代线是京东方去年7月份以定增形式募资460亿元投资拟建的4条生产线中的其中一条,比原计划提早一个月投产,预计在今年第一季度末量产。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京东方将每月新增9万片玻璃基板产能。
此前,京东方的460亿元定增案——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一度被质疑“圈钱”。郎咸平曾发微博炮轰:“中国液晶面板业就像两年前的光伏行业一样,以大跃进方式飞速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严重产能过剩。”
目前,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大对高世代线的投产,使得这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彩电需求疲软,日韩已经将重心转移到OLED面板上,国内高投入的LCD面板线,将面临无法收回成本的风险。
产能激增
面对“产能过剩论”,京东方以业绩给出了扩充产能的理由。据京东方透露,京东方去年各条生产线均实现满产满销,全年业绩飘红,2013年盈利有望达到18亿—20亿元,比上年同期盈利额提升6倍左右。
目前,京东方拥有一条4.5代TFT-LCD生产线、一条5代TFT-LCD生产线、一条6代TFT-LCD生产线、一条月产能为1012万片玻璃基板的8.5代TFT-LCD生产线、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加上刚建成投产的合肥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在重庆建设中的一条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TFT-LCD生产线,在合肥准备投建的触摸屏生产线。未来5年,按照产能规模、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三大指标核算,京东方的综合实力未来有望进入到全球前三。
但面板业竞争非常激烈,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内厂商纷纷加大了对高世代线的投入建设。而近年来因为液晶面板半成品的进口关税一度提升,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制造商,都加快了在大陆投资建厂的步伐。根据咨询机构DisplaySearch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将有3条8.5代线陆续投入量产,到2015年初,国内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将达到8条。
除京东方的3条生产线外,三星苏州的一条8.5代线于去年第四季度投产,产能为5.5万片玻璃基片。而在三星苏州工厂竣工的同一天,TCL集团也宣布华星光电将投入244亿元,在深圳再上马一条8.5代线,引入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今后会兼具AMOLED面板的生产能力,产能为10万片玻璃基片。其中非晶硅半导体玻璃基板为每月7万片,氧化物半导体玻璃基板为每月3万片,用于生产OLED电视面板。而LGDisplay广州8.5代线液晶面板工厂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下半年量产,产能为每月12万片,该生产线是LGD首次向海外输出的高世代面板线,主要生产50英寸以上大型电视用面板。另外,国内厂商中电熊猫的8.5代线也有望在2015年前量产。
随着新线建成量产,中国大陆地区八代线玻璃基板投片产能,将从2013年末的每月25万片上升到2015年末的每月67万片。两年内,中国八代线产能提高幅度将超过260%。
各出奇招
一方面是激增的产能,另一方面却是停滞不前的需求。
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彩电销售增长乏力,加之国内楼市限购,家电刺激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彩电整机销量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增长下滑。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彩电销量同比增长29%,下半年同比仅增长0.57%。而根据中怡康预测数据,2014年彩电零售量为4620万台,同比增幅为-1.90%。面对飞涨的260%产能,下游市场会否消化不良?
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中国液晶电视面板市场总体不会出现供过于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大陆目前的面板自给率只有30%,增加三条线,自给率也只在40%~45%之间。另一方面,在产能激增的同时,全球液晶面板需求成长也快,2014年,预计全球液晶面板需求将同比增长10%。平板电视需求虽然不如以前,但其尺寸以每年一寸的速度增长,而手机、平板电脑的面板需求和尺寸需求也在飞速上升。
不过,面板供应的增加,的确会带来价格下行,利润降低。为化解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多数面板厂商都调整了今年的战略和产品结构。三星和LG的新高世代线瞄准48英寸和55英寸的超高清、全高清大尺寸面板。而华星光电则在其二期项目导入氧化物和OLED等新兴技术。
相反,除合肥8.5代线和鄂尔多斯5.5代线兼顾新型技术和OLED投入外,京东方已将其北京5代线全部转为生产中小尺寸面板,其合肥6代线移动类产品比重已超过50%,北京8.5代线也已开始量产平板电脑面板。中小尺寸面板生产及出货比重的有序增加,使得京东方在大尺寸面板量价齐跌的市场情况下,保持了继续盈利的势头。
台湾厂商友达光电先前宣布投资的8.5代线,正在评估改为投资6代线,并计划将其转为生产中小尺寸面板,提高获利能力。而国内中电熊猫正在新建的8.5代线是由10代线改投而来,当初350亿投资建设10代线,遭到业内人士一致反对。如今,改投的8.5代线,也不走“寻常路”,放弃了利润高的大尺寸面板,转而采用夏普的金属氧化物技术,专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屏幕等中小屏。
鉴于大陆8.5代厂产能持续提升,自给能力提高,国家为保护国内厂商,今年很有可能进一步调高关税。
内忧外患
从第一块自主液晶面板诞生,国内液晶面板业已历经了十年的发展,但大陆厂商与日韩和中国台湾厂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面板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技术自主创新上,与国际面板企业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差距首先体现在规模上,即使到2015年,国内能量产的高世代线达到8条,但还是比不上国土面积只有中国1%的韩国。在韩国,仅三星一家企业就拥有6条8.5代线。其次,面板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台厂商手中,国内厂商多数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能力很弱。另外,内地液晶面板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而LG、三星、夏普、友达和群创等企业从事液晶面板制造已数十年。国内的玻璃基板原材料是中国大陆的,用于8.5代线制造的设备,却是从国外进口的。
更有分析人士担忧,目前,国内液晶面板刚起步,即使京东方等厂商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因为三星、LG、夏普、索尼等国际品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研发OLED,变相出让市场所致。
如果OLED时代到来,国内的面板企业将陷入危机,重蹈当前液晶技术取代以往的显像管技术的覆辙,到时候千亿投资还未收回,高世代设备或将变成废铁。
上述担忧不无道理,OLED取代LCD是大势所趋。据记者了解,在刚举行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三星发布了一款柔性曲面电视,LG也推出OLED超高清电视。此前液晶技术取代显像管技术只用了七年,而新一轮技术革命周期将会更短,或许用不了五年时间。而国内新高世代线量产要到2015年,留给厂商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三年。家电观察家刘步尘表示,国内厂商目前在做的就是抓住面板市场的最后赚钱时机,尽快量产以实现规模效应,抢先在OLED产业化之前进入收割期。
IC乐购(www.iclego.com)是一家一站式元器件在线采购网, 提供Digikey、Mouser(贸泽)、Element14(e络盟)、Wpi(大联大)、Future(富昌)、Avnet(安富利)、Arrow(艾睿)、Chip1stop、Onlinecomponents、Master等主流供货商的芯片采购服务,在IC采购, 元器件交易和IC交易业务领域中排名第一的在线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