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IC乐购

现货查询

 继两江新区后,重庆市又一区县发力机器人产业。来自璧山经济外贸委的消息称,由该县与重庆大学编制的“中国璧山光电子(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已进入评审阶段。按拟定的初步思路,璧山将以发展特种机器人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力争2020年实现机器人产业规模千亿元。


目光瞄准特种机器人

  由机器人清洗楼宇、擦玻璃、完成高空作业……未来,这些都将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整体上升,先进制造业对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需求升级,人们对生活质量、工作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机器人作为最佳的替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我们拟定的目标是,力争经过5~10年,建成全国特种机器人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璧山县经济外贸委副主任杨伙清表示,该县将以特种机器人为特色,打造机器人及相关产业,作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实现璧山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产业。

  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璧山在机器人产业方面的生产、研发能力还略显“稚嫩”。为了快速切入这一产业,璧山将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实现技术突破,大力引进整机、核心元部件及其他配套企业进驻。到2015年,力争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新引进企业100家;2020年产业规模要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新引进企业200家。

    将建5平方公里机器人产业园

  千亿产值如何组成?杨伙清说,将包含四大方面的重头戏,包括工业机器手产业、特种机器人产业、核心元部件、零部件制造企业。

  “我们的工业机器手产业,将重点发展装备机械手、焊接机械手、涂漆机械手、搬运机械手等产品。”他称,到2020年,璧山造工业机器手的年销售收入将达300亿元。

  第二个重头戏则是以高空作业装置为突破口,发展特种机器人产业。包括消防机器人、排险机器人、防暴机器人等,同步发展特种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产业。到2020年,这一板块的年销售收入将达300亿元。

  “机器人整机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支撑。”杨伙清表示,按照规划,到2020年,璧山的机器人核心元部件、普通机械零部件也将形成规模效应,保守估算,未来该县机器人产业的零部件采购大单预计可达400亿元。

  为了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璧山计划在璧山工业园工业大道以南规划5平方公里的光电(机器人)产业园,首期启动建设1平方公里,从而大力引进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制造企业,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

  看好产业发展前景

  “我们非常看好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杨伙清称,近年来,璧山大力发展笔电配套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现有笔电配套企业18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890家。为提高作业和管理效率,这些企业都亟待引进一批先进的机器人装备来助力生产。摆在“家门口”的需求,无疑给璧山造机器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每年有大量重特大项目开工,尤其是高空作业装置需求旺盛,高空清洗机器人的需求将快速增加。“此外,由于重庆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总量显著增加,城市改造、市政建设作业量急剧上升,桥梁检修装置、清扫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需求也很旺盛。”杨伙清说。

  相关

  三大新支柱助力璧山转型

  培育机器人产业,只是璧山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其中“一步棋”。未来,璧山的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同样会出现很多闪光点。

  在几年前,璧山工业的主导产业原本是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皮革皮鞋。而现如今,该县的支柱产业已改头换面,调整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食品。

  从2009年以来,璧山关闭了344家工业污染企业,其中最大的一家企业年产值达19亿元。璧山县经济外贸委副主任杨伙清表示,关闭污染企业,为的是提升城市和产业的发展空间。为此,璧山决定不遗余力推动深绿型生态化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重庆台商工业园、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拓展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了产业竞争力。现在,这里每3天就有1家笔电配套企业签约落户,每4天就有一家建成投产。此外,璧山还将引进打印机、传真机等配套企业,相关项目将在近期签约。

  “今年1~5月,我们的医药食品企业已达到了122家,产值17亿元。”杨伙清称,在食品方面,璧山此前已引进了统一食品、美多食品等企业。下一步,该县将推动统一上马二期工程,生产方便面等产品。此外,还将利用百万亩蔬菜基地,发展蔬菜冷藏包装等新产品。另外,为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璧山正在商谈引进生物制药项目。

    应对“严冬” 国际复合材料逆市海外扩张

  “对国内玻纤行业而言,现在正处于严冬阶段。”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远近日表示,为顺应市场变化,该公司决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除了布局中东等新兴市场,还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了研发投入。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亏损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优质无碱玻璃纤维系列产品。目前,其玻纤年产能为55万吨,排名全球第三、中国第二。

  “前些年,由于玻纤行业红火,国内市场很多项目一哄而上,导致竞争空前加剧。”姚远透露,目前,每吨玻纤的市场均价已由去年的7000多元下滑至6600元左右。

  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给整个玻纤市场带来较大影响,加上发达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促使国际复合材料的出口出现大幅下滑。不仅如此,企业还遭遇了成本上升的考验,现在产品毛利率已由去年的30%~35%,降至了现在的15%左右。

  姚远说,为了降低亏损,公司的11条生产线中,正常生产的仅9条。

  将新增产能转移至海外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姚远透露,其中一项重头戏是将产能向国外转移。

  2011年5月,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从全球最大玻纤企业手中收购了一家巴西玻纤公司100%的股份,由此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

  今年,该公司又再度出手,出资控股了中东一家玻纤企业,持股比例为60%。“国际化故事很诱人,但风险也大。在进行全球化扩张时,我们决定将之前的收购方式调整为控股方式。”姚远说,年内,这家中东的玻纤企业就将进行技改升级,预计明年,其产能将从现在的2万吨提升至8万吨,未来最终产能将力争达到20万吨。

  此外,国际复合材料还着手在欧洲、俄罗斯、北美、巴西建立销售公司,姚远认为,这些转型期的布局,将给企业未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亏损时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在将新增产能转移至海外的同时,即便是在亏损的情况下,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仍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姚远说,近年来,该公司专利申报大幅增长,针对研发人员,公司提出每年拿出100万元进行奖励,最高单人奖励100万元。近5年来,该公司研发及设备方面的投入超过1亿元。同时,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还在与成都中科院化学所以及国外专家合作,自主开发低成本玻纤用化工原料,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