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21日披露,英国间谍机构政府通信总部对承担全球电话和网络流量的光缆系统进行秘密监控,不但拦截和存储下海量的个人通话、电子邮件、上网历史等数据,还将其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共享。
海量个人信息遭拦截
为了揭露“史上最大监视项目”,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又披露新的文件,他表示:“这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英国也在扮演要角,政府通信总部比美国更恶劣。”
据《卫报》报道,政府通信总部在5年前实施大规模监视项目,主要通过在跨大西洋光缆上装设拦截器,这些光缆会在英国海岸通过,并将北美的电话和网络数据传送到西欧。
文件披露,具体代号为“颞颥”的行动正式实施了约18个月,其厉害之处在于从光纤上监测并存储海量数据,最大容量达30天之久,足够将数据转移并进行分析。政府通信总部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借此获取并处理大量的通讯数据,有来自嫌疑对象的,但更多的来自普通人。信息包括电话、电子邮件信息、“脸谱”网站上的资料和所有浏览网站的历史记录。
文件披露,政府通信总部去年平均每天处理6亿个电话信息,监听超过200条光缆,并能同步处理至少46条光缆的数据。每条光缆每秒传输10GB数据,依此推算,这些线路每天可以传输的数据相当于大英图书馆馆藏图书信息192倍。目前,政府通信总部还在对国内外的数据存储设备进行扩容,监听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监控数据英美共享
文件披露,英国拦截光缆数据的能力使政府通信总部成为“情报巨头”。至2010年,即项目首次实验2年后,政府通信总部已可豪言其网络监视能力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个电子监听联盟中最强大。其野心从两个具体项目名称可见一斑:掌控互联网和开发全球通讯。
英国官员还宣称,政府通信总部能提供比国家安全局更多的元数据。元数据指的是通讯双方的基本信息,不涉及具体内容。至去年5月,英美都安排了大量分析师承担海量信息筛选工作,政府通信总部指定了300人,国家安全局250人。卫报称,目前有85万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和一些私有承包商能够查看政府通信总部的数据。
《卫报》评价说,对于全世界20多亿网络用户来说,“颞颥”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窗口,每天从中窥探人们各类通讯信息。而美国国家安全局用“棱镜”打开了第二扇窗口,从全球互联网运营商处获取机密信息。
借助法律灰色地带
本月稍早,在被询及美国“棱镜”计划时,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告诉国会,政府通信总部在处理监听所得资料时,向来遵守英国法律。但《卫报》称,虽然所有监视行动都被视为合法,但这一切是在民众一无所知且未经公开讨论下进行的。一位知情人士21日对《卫报》辩称,所有数据收集都有监管机制,而且许多情报为发现和预防重大犯罪带来突破。
英国2000年颁布的《调查权监管法案》要求,监听特定目标应由内政大臣或外交大臣授权。但这模糊的条款有空子可钻,只要通信双方有一方位于国外,外交大臣就可以授权对更广泛信息进行拦截。而现代光纤通讯的特性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英国国内的流量也会通过海外中转,然后再返回英国国内。分析认为,政府通信总部将旧法规套用在了新技术上。
虽然英国有专门机构来受理有关政府通信总部不当使用数据的投诉,但美国国家安全局2009年却得到英国同僚的“定心丸”:“目前为止,他们一直都袒护我们。”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对英国监控项目的曝光并不意外。他认为,英国的监控历史很长,也存在政治和战略需要。随着民众对隐私权的要求日益高涨,政府无法承担违法监控的代价,只能借助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这是各种办法相权取其轻。
对于事件未来的走势,夏立平认为英国可能在法律上对监听进行更为清晰和严格的限定,而在美国,尽管“棱镜”给公众的隐私权带来侵害,但政界却在大肆追究斯诺登“间谍罪”,这种“政治正确”让国内揭露的力量受到压制,事件的走向关键还要看美国民众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