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IC乐购

现货查询

  从最终出台的对华反倾销初裁来看,多数中国企业松了一口气。与此前欧盟提交投票的47.6%的高税率相比,11.8%的临时税率显然缩水很多;而“分阶段征税”的创意,以及主动缓和矛盾的姿态,都与前不久那个一意孤行、强硬到底的欧盟委员会形成了强烈反差。有人说,欧委会到底还是怂了。其实,作为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体,欧盟在经贸领域用一个声音说话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真正迫使欧盟让步的就是它自己。而对于中国来说,还应认清形势、有所作为;毕竟,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反倾销初裁欧盟对华前倨后恭

  围绕对华“双反”案的初裁,欧盟对华姿态虽然前倨后恭,但不应被看做是强硬贸易政策的收敛。随着2016年非市场经济地位例外条款大限临近,加之中国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欧盟势必寻求对华贸易救济的新方法,以便能够继续把中国作为贸易救济的重点对象来平衡中欧贸易关系,产业只是不幸成为欧盟新战略的试金石。

  何况,在以往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中,欧盟没有占到太多便宜,一路走过来只是小打小闹捡“芝麻”。而“双反”事关数百亿美元的货值和几十万人的就业,这被欧盟视为一个向中国施压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其实,从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若能找到双方妥善解决方案,临时性关税将停止征收”的表态,已经不难看出欧盟为今后争取谈判筹码的战略意图。

  预计在接下来两个月的谈判阶段,欧盟可能倾向于通过价格承诺方式达成解决方案。但由于欧盟调查认定的反倾销幅度为47.6%,欧盟或将提价47.6%作为谈判基础,因此最终的协商涨幅可能仍将远超11.8%的初裁水平。

  当然,欧盟的胃口或许还远不止这些,此前有媒体报道欧盟打算借机要求中国放开政府采购、银行业进一步开放等,应该不全是空穴来风。但这些牵涉中国改革开放全局部署与核心利益,中国不可能因为欧盟的施压,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做出妥协。更何况,世人都已看清,欧委会色厉内荏的画皮下面,掩盖不住一个貌合神离的欧盟。

  法德对立令欧委会气短

  此次中国企业在欧洲遭遇“双反”,与其说是自身存在“双反”规则禁止的行为,不如说是受到了欧洲内部政治纷争的拖累。同时,欧盟在此案中表现出的分歧,则是欧盟各国在经济上发展不均衡、政治上各自保持独立、但对外却要推行统一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作为欧盟的双核,法德近年来争当“带头大哥”已经令欧盟一度走到了分裂的边缘,更将欧盟委员会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提款机”,而不是领导者,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法国却丝毫没有要拱手交出领导权的意思,使得法德龃龉丛生,在一系列问题上针锋相对。对华“双反”议题上的分边站队,只是让世人更加看清了这一点。

  其实,二战至今,欧洲大陆对德国占主导地位一直很谨慎,但欧债危机以来,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大陆强国影响力褪色,而德国日益开始在欧盟内发号施令。毕竟,当其他国家为债务焦头烂额时,只有德国有足够多的钱把他们拉出困境;作为代价,德国将对他们如何运行经济施加更多控制,这也让欧洲多个国家警觉。作为欧盟经济实质上的火车头,德国当前的困境在于当它行动起来,其他国家会担心德国将占主导地位;但如果德国不行动,又会担心德国将他们撇下。

  当然,在对华“双反”问题上的法德对立,不仅源于这种互相戒备的瑜亮情结,其背后更是两国在对华贸易中的地位迥异。德国是欧洲对华出口成绩最好的国家,好几家德国大公司正是因为有中国市场撑腰才逃脱破产厄运;而法国则正相反,好几家法国大公司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已经疲于奔命,如阿尔卡特正被华为、中兴通讯的竞争所困扰。其它分边站队的欧洲国家,其立场出发点也大同小异,反对者要么从对华经贸合作中受益匪浅,要么在欧债危机中获得中方财力扶助;而赞成者则要么自认是对华贸易逆差的重灾区,要么受困于欧债危机所造成的就业压力,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口和替罪羊。

  回头再看欧委会最终炮制的对华反倾销初裁,与其说是为了缓和中欧争端的调门,倒不如说是为了折衷法德矛盾的无奈之举。曾经有欧洲人自嘲,欧盟的核心其实不在布鲁塞尔,而是在法国总统府和德国总理府。如今一个是欧盟的扛把子,一个是钱袋子;大佬打架,反令欧委会越发显出摆设和门面的本色。只可惜愁煞了心比天高的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人前摆出一副寸步不让的强硬姿态,人后估计没少受法德两边的夹板气,此君恐怕也惟有仰天长叹时运不济、如之奈何。

  说到底,多年来的表现及其机构运行实际绩效已经表明,欧盟并不是一个能够及时迅速做出重大和着眼长远的决策并迅速落实的机构,更多地显示出来的是拖沓、扯皮,容易被政治游说左右摆布,以及容易被局部和短期效益绑架。这样内部运行混乱的机构即使企图制定实施含有深意的政策,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华“”双反的虎头蛇尾再次显示了这一点。

  欧盟黔驴技穷中国应主动出击

  中国人都知道黔驴技穷的故事,老虎发现驴子也就那几招,随即就把它做了盘中餐。当然,欧盟虽然怂了,但还没有沦落到驴子的地步;中国也还远没有能当上老虎的能耐。不管怎样,看清了欧盟的外强中干,中国必须有所作为。

  兵家有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的确如此。欧盟嚣张气焰受挫之际,中国应该借机扩大战果,改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得理不饶人有时候不是一件坏事,有助于让对方清醒。欧盟在反倾销调查框架中存在规则不透明、制度不清晰、滥用反倾销且明显针对和歧视中国产品的现象,这方面的证据并不难搜集,中国必须将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上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从而给欧盟往后与中国打交道“立规矩”。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经合组织和WTO开发的全球贸易新算法,中国对欧盟27国的顺差被高估了5倍多;欧洲部分国家对中国产业的警惕有点草木皆兵、反应过度。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盛名”之下还有很多层面的力量需要积攒,包括产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距离行业强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双反”案提醒我们,中国经济要想融入世界,除了胆略和勇气之外,还需时时自省如何分享全球经济话语权。

  还要看到,全球产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同行,而是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产业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关键是降低成本,如果常规化石能源保持低价,无情的市场规律将使得产业难以找到足够的需求。当前,常规能源行情下跌是对产业的最大威胁,而相对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国企业很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但欧美企业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则决定了它们难以为继。即使欧盟最终对中国实施“双反”,传统化石能源下跌的熊市也可望在“双反”期间替中国业淘汰很大一批欧美竞争对手。中长期来看,熬过市场寒冬的中国企业在“双反”期满后终将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