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企业需要以更强的饥饿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市场机会和技术突破,永远保持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才能不断地推动中国PCB产业的创新与成长。
自2001年第一届中国PCB百强排行榜发布以来,至今已12年。每一届排行榜的发布都有不少惊喜,也能从中看到中国PCB企业不断成长的身影。在第十二届百强排行榜发布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93家PCB企业、15家覆铜箔板企业、10家专用材料企业、5家专用化学品企业、10家PCB专用设备和仪器企业、6家环保洁净企业荣登排行榜。
从百强数据看十年来中国PCB产业成长
2012年PCB企业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这与全球电子产业和PCB产业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
PCB百强排行榜统计的范围包括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主要配套企业的年度营收情况,2012年上榜的93家PCB企业整体销售收入达到了884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了9%,这与全球电子产业和PCB产业增长乏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比重看,PCB百强企业占中国整体PCB产业销售总额的比重已经高达57%,较2011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占全球PCB产业销售额比重达22.8%。这在全球超过2500家生产企业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实属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
内资PCB企业成长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随着中国PCB产业的成长,诸如深南电路有限公司、珠海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等一大批优秀的内资企业逐渐活跃在产业发展的舞台上。2012年,进入百强的内资PCB企业达59家,总计销售收入为318.6亿元,同比增长15%(领先于百强整体增长水平9%),占百强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6%,较2011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从单个企业的规模来看,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数量(2家,分别是深南电路和珠海方正)与2011年相同,但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量较2011年增长了4家,达到了10家,内资PCB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也达到了5.6亿元。
12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天中国PCB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和12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从企业数量来看,2012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为93家,而2001年仅28家;从合计销售收入来看,2012年为884亿元,为2001年109.5亿元的8倍;从单个企业规模来看,2012年排名第一的企业销售收入接近60亿元,而2001年排名第一的企业仅13亿元,那时仅有这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但是,我们从百强榜中也察觉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我国大陆企业与台湾地区企业在大陆投资企业以及日资企业的差距仍然明显。正如前文所述,在2012年百强排行中,内资PCB企业在93家上榜企业中占据了59席,但整体销售收入占比却仅有36%,远远低于其数量占比。从单个企业规模来看,内资企业排名第一的深南电路有限公司2012年销售增长7%,至23.3亿元,而排名第一的珠海紫翔却增长了49%,至59.8亿元。不管是规模,还是在对市场机遇的把握上,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中国PCB企业要以持续突破为己任
转型升级仍是中国PCB产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摆在内资PCB企业面前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从追赶到超越,中国PCB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时至今日,中国PCB产业已占据全球超过40%的产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正如同我们从百强数据中看到的,中国PCB产业还不能“高枕无忧”,转型升级仍然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摆在从业者,尤其是内资PCB企业面前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一方面,电子产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外部形势。最近几年,电子制造业受终端需求的影响,成长力度不断削弱,产业整体增长乏力,成长动能不足,影响了PCB企业的增长;与此同时,成本攀升、政策红利消失等因素也在不断影响中国PCB企业的发展。需求低迷又恰逢成本高企,作为中间制造环节的PCB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近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PCB企业开始“西进”,部分企业也开始逐步迁出中国,寻找更低成本的制造基地。这些挑战在未来的中国可能将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存在,这也意味着我们过往快速发展的关键助力或将随着产业环境、产业政策以及更多的外资企业的进驻而被改变、被打破。因此,中国PCB企业亟须不断自我调节以适应产业调整的节奏,同时要勇于与国际优秀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另一方面,民族PCB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也是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腾飞的一个重要使命。众所周知,PCB产业在整机产品、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成本占比虽然不高,但作为“电子产品之母”,其核心的支撑与互联作用却对整机产品非常关键。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电子产业的制造业大国,在众多领域如手机、计算机、彩电等,出货量已经占据着全球垄断地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高端产品领域,中国电子产品的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小、智能、绿色等要求越来越高,对起着支撑和互联作用的PCB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国PCB从业者需要站在提升民族电子产业的高度,通过电子电路工艺和技术能力提升,不断推动中国PCB产业的成长与进步,也从另一个层面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提供支撑。
依托技术和管理提升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
让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节奏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顺应市场大势,企业就能屹立于产业发展之端。
中国PCB企业需要强化技术能力以适配市场需求,把握全球电子产业的发展节奏。市场和技术是电子产业的安身立命之本,PCB产业也不例外。近几年来,虽然电子产业整体增长较以往有所放缓,但我们也发现在不同的时期都存在结构性的机会:传统PC产业萎靡了,但移动终端却异军突起;电信设备行业增长放缓了,云计算开始释放动能;预知不远的未来,可穿戴、智能化的电子产品又在逐步吸引世界的眼球,智能化的无人驾驶、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地位将进一步突出……能否抓住这些迅速变化的市场增长机遇,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从根本上掌握市场和技术的长期演进趋势,能不能让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节奏与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如果成功地抓住了这一点,顺应了市场大势,企业就能屹立于产业发展之端,立于不败之地。
PCB产业近几年的变化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全球HDI类产品需求增长迅猛,欣兴、健鼎等企业取得了优秀的业绩;2012年全球PCB产业在重压之下呈现了衰退,但软板却大幅成长,臻鼎、珠海紫翔这类企业也因此表现出突出的增长态势。这些企业均能够顺应市场的大势,在保持了自身技术进步的节奏与市场需求节奏一致的情况下取得快速成长。但这种成长是需要建立在长期的技术积累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欣兴早在20世纪就开始投入HDI技术的研发,长期的积淀才奠定了今天的成功。如果仅仅是一时的跟风,结果将适得其反。2010年HDI产品需求被引爆后,我们看到全球企业蜂拥而上,要么投资自建,要么并购整合,期间全球HDI投资热潮不断,结果供需局面快速反转,更不必谈抢占先机了。
重管理、强运营,是中国PCB企业的另一个核心突破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国际优秀企业学习的步伐不断加快,精益六西格玛、流程再造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开始在中国企业中推行。尽管经过多年的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在管理和运营水平上仍然和国际优秀企业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精细化管理缺乏、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相对突出。所以,面向流程、精益、自动化的管理提升将是未来中国PCB企业持续改善的方向,只有通过管理和技术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有可能成就未来全球顶尖企业,只有一个个企业提升了,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PCB产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中国PCB产业突破发展的关键。今天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无一不符合微笑曲线的两头强、中间弱的特征,但这些国家又无一不是经历了从简单代工到占领高端的过程。从目前百强排行榜所发布的覆铜板、专用设备、原辅料等企业来看,国内产业链上整体配套企业实力偏弱,由此也决定了中国PCB产业供应链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部分关键物料上。因此,产业链协同发展对下一步中国PCB产业的突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亟须在产业链附加值高、目前又非常薄弱的环节上共同发力,走一条协同上、中、下游的发展之路。
目前我们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期,内外交加的经营难题考验着每一个从业者。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对中国PCB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是全球PCB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如果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都不能化解的话,那么欧美企业所遭遇的情况将比我们更为严峻。换而言之,我们更应该在这段黎明前短暂的黑暗期中努力探索,争取早日实现突破和升级。作为中国PCB产业中的先头部队和领导者,百强企业需要以更强的饥饿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市场机会和技术突破,不以规模效应而盲目自大,也不因需求短暂低迷而怨天尤人,永远保持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只有保持这样的源动力,才能不断地推动中国PCB产业的创新与成长,才能为实现中国电子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