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8日,欧盟委员会就是否应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召集27个成员国举行投票;有媒体报道,包括德国在内的至少14个欧盟成员国已经投了反对票,预计反对征税提议的国家数量还有可能继续增加。而在27日起,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钟山已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至欧盟总部,在欧委会光伏初裁出台前与之展开最后的磋商。上述投票结果或许无法改变欧委会执意出台的初裁,但势必重创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中欧下一阶段的较量或将围绕终裁展开,而终裁税率走低应是大概率事件。
逾半成员国反对无碍对华初裁如期出台
按照欧盟法规,这一投票结果对欧委会将要作出的初裁不具备法律效力。即使有多数成员国反对,欧委会仍极有可能在下个月的初裁中作出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平均高达47%的临时反倾销税。
欧盟委员会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对欧出口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271亿美元),成为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按照欧盟相关法规,欧盟委员会预计于今年6月6日作出初裁。
平心而论,能够争取到超过半数的欧盟成员国在此次意向性投票中站到中国一边,已经是中方一个了不起的胜利。尤其是作为对华光伏“双反”始作俑者、同时也是“欧盟火车头”的德国,最终选择加入反对阵营,对于欧委会的打击自不待言。同时,投票也进一步暴露出欧盟内部在对华光伏议题上的深刻分歧,反对力量与支持者相比不但旗鼓相当,甚至还可能略胜一筹。
应该看到,这与中方近期多方加紧对欧游说、磋商,以及有理有节的姿态密不可分。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公开呼吁欧盟“理智、谨慎地评估利弊得失,积极认真履行承诺,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维护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一主张在欧盟内部得到了不少共鸣。
而商务部谈判代表钟山在抵欧时也强调,如果欧方一意孤行,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仍将尽最大努力避免引发贸易战,但这也需要欧方的克制和配合。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欧洲两国期间,除了表明反对欧盟对华搞“双反”的立场,更展现了中方维护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诚意和决心。这些密集访问、表态,都对促成更多欧盟成员国在此次投票中选择“临阵倒戈”发挥了重要影响。
上述投票结果虽然尚无法阻止欧委会如箭在弦的初裁决定,但是将改变此前看似中方处于不利地位的“光伏案”博弈中的力量对比,这对于强推此案的欧委会也将是一个沉重打击,并将进一步削弱欧委会在此后与中方就“光伏案”谈判过程中的底气。
警惕美国趁火打劫 力避“两线作战”
正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中欧围绕光伏议题博弈正酣之际,还应警惕美国在对华贸易救济方面的进一步升级加码,加强预警和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否则一旦陷入“两线作战”,欧美合力发难,中方恐将难以招架。
除了“双反”这些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外,今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两大新趋势,一是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某些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或阻止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二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敲打中国的力度。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5月发布“特别301报告”,将中国列为重点观察名单。按照美方程序,一旦“特别301报告”将一国列为重点国家后,美国将在30天内启动“特别301”调查,迫使该国政府检讨和调整其政策,否则将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予以制裁。另一方面,美国又加大了使用“337调查”的频率。作为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门槛”设置的一项贸易壁垒,一旦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337条款,涉案产品将失去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资格。
就光伏行业来看,尽管美国已从去年11月起对华光伏产品实施贸易制裁,但相对于欧盟拟议中的“双反”,力度和覆盖范围显然还不在一个级别;中国企业为了规避美国“双反”,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使得其实际效力打了折扣。因此,这大半年来,美国光伏业内部一直有声音,要求政府将对华光伏“双反”升级加码、打补丁堵漏洞。而在中国光伏企业愈加注重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的大趋势下,美国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也极可能设置知识产权壁垒来为难中方企业,防止光伏领域的高新技术流入中国。目前中欧围绕光伏议题酣战,美国表面看来两不相帮、作壁上观;如果欧盟得势,不能排除美国趁火打劫的可能。
中国应全力争取在终裁阶段翻盘
从去年以来,中国光伏业先后被美、欧围攻,令多少光伏人愤懑难平。之所以动辄挨打,也与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长期实施“以守代攻”的政策有关,主动出击制裁欧美国家的案例并不多见。为此,国内要求“主动出击”的呼声、鼓吹贸易战的观点也日趋高涨。
平心而论,只要确实有损中方的贸易权益,且在和解无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主动出击,但是需要斟酌选择哪一类产品进行反制。就光伏行业来看,中方拿得出手的多晶硅“双反”,杀伤力太弱,与欧美贸易制裁的力道无法相提并论,不足以令对方顾忌或者让步。此外,应对方式不能乱来,反制要符合WTO的相关法律。虽然已入世多年,但中国对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的了解还不够详尽,在WTO的游戏规则运用方面远不如欧美得心应手;轻举妄动只能落人口实、授人以柄。还要考虑到成本代价,对于那些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的产品及行业,不宜轻易采取反制措施。就目前来看,如果中欧为光伏撕破脸掐架,尽管欧盟在就业岗位、产品附加值方面会有折损,但考虑到中国光伏业“两头在外”的格局,中方在贸易战中的损失之惨重将远胜欧盟,轻率逞强并不可取。
就中欧围绕“光伏案”的博弈来看,中方成功争取到逾半欧盟成员国在意向性投票中站到反对阵营,本身已是“先下一城”,给了欧委会一个下马威。但还必须清楚认识到,中方目前并无十足胜算,而且处于“输不起”的境地,在贸易争端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并未彻底翻盘。下一步还应戒急戒躁,不可冒进求成。
就欧盟企业界来看,主张对华产品征税的主要是来自欧洲光伏产业联盟的45家会员,但明确反对征税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背后则有530家企业,人心向背显然有利于中方。多数欧洲光伏企业都认识到,欧洲在光伏产品制造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今后应将重点放在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领域,如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创新研发、售后服务等。
此外,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公开承诺,将尽全力阻止欧盟向中国太阳能板征收进口关税。作为欧盟内部的龙头,默克尔的表态或对终裁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下一步应全力争取终裁税率的降低。依据欧盟委员会的法律,到今年12月就对华光伏征税终裁时,终裁决定的出台必须要得到多数成员国的同意;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争取更多成员国的支持,进一步扩大战果,争取在终裁阶段上演逆转。目前,中国光伏业对欧盟市场依赖正在降低,去年全行业对欧出口比重已低于60%,预计今年将降至40%以下;出于欧盟自身的利益的考量,终裁税率在初裁的基础上下调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最终以零税率结案也并非全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