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产业化前景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未来北斗卫星将在智能信息产业,尤其是精密农业领域“大有作为”,极大地提高农机效率,改变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目前,北斗卫星应用已形成基础产品、导航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三大产业链,在国防、渔业、交通、通信、电力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信平介绍,北斗精密农地产业系统是指,把耕地的作业计划,输入到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专项控制来驱动农机、拖拉机,按照预定耕地路线进行作业。
根据区域、地域、气象条件,精密农业系统分为两种不同的作业模式。第一种是针对比较大的农场,通过建立一个精准链系统,操作多台农机同时作业;第二种是针对较小的农场,把基准站架在地头,流动作业车辆车上的人员分别进行高精度作业。
“北斗卫星的产业化,将有效地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郭信平说,该系统有利于及时耕田、灌溉,促进农作物通风、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减少病虫害,提高收成,使农机的效率提升至少30%。有了北斗卫星,作物之间耕种的精准距离、飞机洒农药区域的一目了然、几万台拖拉机的跨省作业等都将得以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在精密农业领域的运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企业进行北斗演示的农地产品和系统,将改变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同时也将更好地满足本地化和本土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