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IC乐购

现货查询

 

  美国时间周四早,纽交所迎来了可穿戴设备第一股——Fitbit,此次IPO是美国今年以来规模第三大的IPO。


  《福布斯杂志》评论这是2015年最令人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之一,市场对于这家公司也反馈出了超预期的评价:Fitbit开盘价每股30.4美元,较每股20美元的发行价上涨52%,共计发行3657.5万股A类普通股,公司估值达62亿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Fitbit的上市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的可穿戴市场都会起到正向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专攻运动健康管理 先行布局线下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生产健身腕带,目前拥有579名员工,2008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先后推出了命名为Tracker、Ultra等系列产品,这些腕带主要有计步和卡路里消耗等健身信息追踪功能,售价从60美元到250美元不等,与去年首次实现盈利,截止今年3月底Fitbit已经拥有950万付费活跃用户。


  计步器本身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产品,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前,而Fitbit的成功则在于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用户数据。


  Fitbit重新在计步和社交之间建立了关系,按照官方给出的产品介绍,用户在佩戴Fitbit运动完毕后,所有的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云端,然后自动生成一系列专业的分析报表以供用户分享到社区。


  此外,Fitbit还能够记录用户进食的卡路里情况,打通对运动、饮食、健康三个方面的监测,形成一个针对能量摄入与输出的闭环结构,从而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因而便开始一些管理健康的增值服务。


  作为第一批入局可穿戴市场的玩家,Fitbit早年便开始发力注重线下渠道的建设,这也为公司筑起较深的护城河。


  Fitbit早在2009年便将产品放进包括百思买在内的传统线下零售门店内售卖,目前其销售网络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的4.5万家零售店以及网上渠道,消费者可以随意在美国的超市和邮局找到踪影。


  Fit也是目前可穿戴领域为数不多的持续盈利的公司之一,在Fitbit之前提交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的文档中,公司去年营收为7.45亿美元,净利润为1.31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3.36亿美元,净利润为4799.7万美元。


  随着Fitbit的成功上市,国内外智能创业的激情会更加高涨,华米科技CEO黄汪说,“Fitbit的成功IPO很好地证明了整个可穿戴市场的潜力,Fitbit仅仅拓展了跑步健身这个细分领域就已经获得如此高的市场收益和公司估值,这将为资本市场对可穿戴创业公司的估值提供标杆,也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进入可穿戴领域。”


  市场竞争激烈 入局玩家渐多


  除去正面的标杆意义外,Fitbit的作用还在于作为先行者率先开辟了可穿戴市场的概念,在Fitbit的带动下,小米、Jawbone、Nike等大批玩家也陆续进入这个领域。这些新玩家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也成为了Fitbit的竞争对手。虽然Fitbit目前仍然保持着市场第一的位置,但市场份额下滑明显,从早前超过6成下落到目前的3成左右。


  得益于“世界工厂”深圳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便宜的元器件供应优势,同以往一样,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再次显示出了低价的优势。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中国厂商低价产品,售价折合约为15美元,相比Fitbit的60美元至260美元的售价十分具有诱惑力。此外,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小米手环即将迎来上市以来的第一次降价。


  根据IDC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成立仅一年的小米手环已经成为了全球出货量第二大的可穿戴设备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米手环现在的出货量已经超过600万,战略了25%的市场,当然,这还只是在小米手环还没有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情况下的数据。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同于手机出海会面临的复杂专利问题,手环产品的设计和构造相关简单,技术门槛也不高,因此小米手环是可能比小米手机最先走向发达国家市场的。


  “华米出品及运营的产品中,仅小米手环一个品牌的单品,今年出货就可能突破千万只。”华米创始人黄汪说。
对于Fitbit而言,比小米更可怕的巨头还有苹果。智能手表是比手环更为丰富的产品形态,苹果推出的Apple Watch除具备运动管理功能外,还添加了社交、娱乐、购物、视频等方面的应用。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苹果手表一年内的销量将达到3600万台。仅需一年的时间就跟整个智能手环的销量持平。


  在去年10月份,曾经在苹果商店上架的Fitbit被苹果逐出,有人猜测是Fitbit不愿意将Fitbit手环数据导入iOS8里的HealthKit,由此看来,Fitbit和苹果的竞争最终也将演变为两大平台的对抗。


  此外,Fitbit的高端产品与Apple Watch只相差100美元,在其功能、外观设计上也并无显着差异特点,再加上苹果本身的号召力,Fitbit领先的优势能够保持多久成为了疑问。


  中国可穿戴企业离上市还有多远?


  细究中美可穿戴市场的不同,咕咚手环创始人申波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得益于对运动健康生活理念的不同,国外运动人群数目很高,国内运动人群的的绝对数目庞大,但相对数目偏小,国外的消费者可能更愿意为外形靓丽或是功能新颖的运动产品买单。


  2、国外的硬件领域有比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会很容易的进入无需的价格竞争状态,而国内则不同,价格战已经蔓延到了相对新兴的可穿戴领域。


  申波认为,庞大的运动人群+健康需求+再加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Fitbit在美国上市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他表示,中国的独立可穿戴企业离上市还有一段路要走。


  对于国内的可穿戴企业而言,Fitbit的成功确实让人羡慕。事实上,智能硬件行业的悲观情绪也正在蔓延。据IT桔子提供的不完全统计,2014年智能硬件投资案例达120多起,其中70多家初创型企业获得了约6.5亿美元的投资。但很少有企业能拿到B轮和C轮融资,甚至连天使和A轮都开始变得困难。


  对于独立创业的可穿戴公司来说,大公司的在品牌、渠道和资金上的优势正在成为他们在市场上的门槛。获得天使投资后,没有一定的销量,A轮、B轮就很难说服投资者,这也是最近一年,为数众多的硬件创业公司销声匿迹的原因。


  因此,八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Fitbit的成功是积累了先行者的优势,这对于对于国内创业者而言可能并不具有强烈的样本参考意义。


  但相反的也有乐观者,华米创始人黄汪透露,事实上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商业模式的领先性都走到了全球前列。


  他指出:“身处全球制造中心,中国用户对可穿戴产品性价比、品质和功能丰富性的要求超出了国外用户。本质上华米科技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与Fitbit完全不同:华米用销售硬件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高粘性用户,未来在体育、移动医疗、智能家居和移动支付等领域的潜力巨大。”


  发行价因投资者的热情二度上调,开盘即较发行价上涨52%,Fitbit的成功确确实实让很多人,包括一些在这个行业打拼数年、略觉灰心的人,对这一创业方向重燃信心。笔者的朋友圈里很多硬件创业者在Fitbit上市当晚兴奋的晒出了股价截图,也随之附上了热血的激励语。


  回归到Fitbit IPO本身,在有着外来低价厂商冲击和苹果品牌效应加持的双重夹击下,外媒多次将Fitbit比作苹果iPhone普及之前的黑莓,创新乏力成为外界对Fitbit最大的质疑。如何摆脱“被黑莓”化的命运,稳步从初创公司过渡到规模化经营的成熟企业,这些都成为了外界期待Fitbit能够做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