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美国硅谷咨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师本·巴加林(Ben Bajarin),以下为文章原文: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跟着他到首尔出差的妻子去韩国玩了一趟。他们参观了一个游人众多的景点,他很惊讶地发现几乎每一个游客手上都拿着自拍棒。我的这位朋友决定跟一些年轻的中国游客用他们的自拍棒拍一张合影,因为他觉得这样很有趣。
在拍完照片之后,他问他们能否把照片发给他。他问他们是否上Facebook,他们回答说不。他问他们是否上Instagram,他们仍然回答说不。他问他们是否可以通过邮件把照片发给他。这一次,他们给了肯定的回答。在他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可以看出,让他感到意外的不是这些年轻中国游客不使用Facebook或者Instagram,而是他们显然不知道这些网站是什么。
消费科技的世界是圆的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书名为《世界是平的》。他在书中详细描绘了新的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科技降低了公司、甚至小型和个体商户走向全球的门槛。
弗里德曼提出的很多论点今天仍然适用,但我想加入一些我最近观察到的跟全球消费科技有关的现象。
我观察到的全球消费科技市场的一个趋势是全球化的倒退。在我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我发现消费科技正在区域化,而不是全球化。许多消费科技领域的区域性技术公司通过迎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树立了牢固的地位,使得全球性公司难以进入该区域,更不用说获得成功了。这种现象发生在消费科技硬件软件和服务等领域。
硬件
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子,中国的本地智能手机制造商在2015年第一季度占据了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60%。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虽然规模跟中国无法相比。在今年第一季度,本地手机品牌占据了全印度35%的销售额。当地品牌Micromax 正继续跟三星争抢区域手机成交量第一的位置。
中国和印度拥有最多的当地手机品牌,但其他国家的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拉丁美洲有Blu Mobile,菲律宾有Cherry Mobile,欧洲有Wiko,印度尼西亚有Smartfren。这些例子表明,本地品牌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向市场推出一部智能手机的门槛降低了。任何新兴硬件品牌都可以来到中国,利用中国庞大的生产规模生产白标手机,然后推向市场,或者以低价在网上销售。小米正是以这种方式依靠硬件起家的,其他许多公司也在模仿小米。这些公司拥有“主场优势”和竞争优势,能够比国际品牌更快更好地针对当地推出产品。
软件和服务
在多个不同的应用类型中,当地应用都占据了统治地位,最明显的就是消息应用。WhatsApp、微信、Line、Kakao Talk等消息应用是被讨论最多的应用。这些应用总体上来说是区域性的,换句话说,这些应用在各自的地区占据主导地位。WhatsApp支配着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Line支配着日本,微信统治着中国,Kakao Talk统治着韩国。这些应用皆统治着一个地区,很难向其他地区扩张。
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亚马逊是最大的电商。在中国,最大的电商是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印度,最大电商是Flipkart。日本的最大电商是乐天。在中东和非洲,Rocket Internet将成为领先的电商。跟硬件领域相似,当地电商依靠满足当地客户迅速发展。这些公司十分了解当地市场。
推动全球消费科技的是当地企业,而不是全球性企业。有趣的是,即使在非数字消费科技领域,也是同样的情况。消费者产品都是根据当地需要生产出来的。企业根据当地情况推出了当地品牌和服务,营销方式也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因为这些企业知道市场之间差别很大。
由于各地区消费者群体的独特性,消费科技变得越来越区域化,我们发现有些公司已经在开始争抢地盘了。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公司,但有一些绿色地带仍然没有市场领袖。拥有全球野心的公司很有可能会集中精力往这些地区扩张,这些公司为了更快进入这些市场,还有可能会收购本地正在崛起的企业。实现全球化比以往都困难,这些企业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正是我们这些分析师研究的对象。
弗里德曼认为科技降低了实现全球化的门槛。在许多领域,情况确实如此。然而,在消费者科技产品领域,实现全球化更加困难,因为本地方案在各地占了主导地位。对一家希望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来说,必须先注重对本地的了解。它们必须了解当地市场习惯和需要,不要认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
我深信,从这个意义来说,消费科技的世界更注重本地,而不是全球,所以,消费科技的世界是圆的。